昨天阿尔法围棋再下一城,出乎许多人的意外。之前坚信李世石必胜的聂卫平也不得不承认现实,向机器“脱帽致敬”。阿尔法围棋再次为证明了它的实力。 聂卫平是在围棋界有历史贡献的曾经威震中外的人物,他的言行不会是随意的,一定出于深刻的考虑。竟然在这事情上判断错误,同时很多人也同样判断错误,原因是什么?情感上一定会有一小部分,但是不是绝对的影响。原因在于都忽视了人与机器的不平等问题。
人机大战,人与机器什么都是一样的,哪来的 不平等?
一,人是有情感的,行为靠体力和智力支撑,人之间下棋是棋技和情感的混合交流,其中的很多因素都会融入围棋的变化中,棋手也因此得到精神上的享受。机器,毫无情感所言,也无疲劳之感,人的冲动、喜悦、焦虑、压力········,都不复存在,也不会受对手这些因素的影响。人下棋的情感付出早已形成了习惯,但是在这里,在情感上的一切消耗都是自作多情,都是白搭。看李世石昨天对弈时,有时候出现的局促不安,有时候手抖得厉害,机器又如何呢?依然!
二,人下棋,水平来自长期的训练积累,靠勤奋和悟性,自身不努力任何的棋技也进入不了大脑。棋技的提高完全是自己付出的结果。机器的棋技,是众多的高级电脑工程师智慧和无数围棋高手智慧的合成。人类棋手下棋是一当百、以一当万!
第三个原因,也是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人行为与机器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。人的行为具有“不确定性”“易错性”“反身性”的根本特征。人作为事件的参加者,本身就是事情的一部分,在处理时往往无法处理自己。当一件事情有人参与时,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始终是片面的、歪曲的,这是易错性原则。这些歪曲的观点能反过来影响到的与该观点有联系的事情,因为错误的观点会导致不适当的行动,从而影响事件本身,这就是反身性原则。不确定性我们非常好理解。不光是人的行为,这个世界也是一样,我们不知道下一秒钟一个人将干什么、这个世界将发生什么。易错性和反身性的行为特征告诉我们,人类的在认识事件并有所行为时一定会有错误出现,而这种错误的认识和行为会融入到事件的本身而影响事件的进程。
人类棋手之间下棋的时候,时常会出现错误的认识,这种错误的认识在棋手之间还会互相影响,都会因为“以为对方如何”而出现错误。所以棋手不但会在棋盘上因为观察棋局出现错误,还会从感觉对手上出现错误。人与人之间下棋是比较谁的出错少,而且不同的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可比性(所谓克星、一物降一物就是如此)。对于人类棋手来讲,棋是一个允许出错的平台,人和人之间下棋是平等的状态。
机器下棋被程序所支配,简单的棋类只靠蛮力穷尽搜索就足以找到最佳应对方案,下围棋,因为它的变化过于庞大,机器不再只靠蛮力搜索。阿尔法围棋增加了“深度学习”,它有两个“大脑”,落子选择器和棋局评估器。但是我们可以认为,深度学习一定储存大量正确棋局,而选择和评估的根据仍然是精确的计算。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是保证机器不犯错。昨天的阿尔法最后阶段曾出现过很软的手,这能不能算是个错误呢?其实未必就是,因为它的计算咱不懂,或许它早就计算出自己的胜利。这并不是不可能。所以,棋对于机器来讲,是一个可以不出错误的平台。
人的行为是一定会出错的,而机器并不是这样,这并不是认为人不能和机器进行较量,较量要有平等的平台,这个平台必须具备“人和机器都会出错而且必定出错”的条件。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行为是必定会出错的,当然就要找一个“必定要出错”的平台了。
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,人就总会输给机器。